兼职教授及硕导

发布者:康复医学院发布时间:2021-06-18浏览次数:22

  郑洁皎,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康复医学科科主任,上海市康复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老年康复、康复标准。

  张道强,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兼职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国际模式识别协会会士,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人工智能与医学图像分析研究,发表论文200余篇,被引12000 余次。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2项,指导学生获MICCAI'19青年科学家奖等论文奖10余次。

  郭帅,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康复装备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技术转化与产业促进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康复技术转化与产业促进联盟理事、中国建筑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Robotic Systems编委等职。主要从事机器人学方向研究。

  袁逖飞,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兼职教授。三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系列成果以通讯作者发表在Nat Neurosci, Sci AdvancesJAMA Psychiatry, Mol Psychiatry, Biol Psychiatry等杂志上。担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应激神经生物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司法部戒毒管理局戒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资助。

  齐瑞,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膏方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基层推广专委会常委、上海市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沈敏,主任医师、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主任,研究方向:儿童青少年康复。与大韩国际姿势运动科学学会会长WON SANGHEE教授一起研发出针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STS疗法,并形成了基于Rodin4D技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远程矫治模式。凝聚上海市儿童神经外科学界和骨科学界等成立上海脑瘫多学科链式服务模式。

  向延卫,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监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改革与发展研究分会副秘书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委员、上海市药理学会皮肤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皮肤病的基础、临床与康复研究。

  胡军,副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老年疾病伴随的认知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和社会参与功能减退以及运动系统损伤引起的各种功能障碍。主持和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刘晓丹,副教授、康复医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心肺康复及常见病作业治疗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4项,发表SCI论文16篇。获中国康复医学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康复医学会优秀青年康复治疗师、上海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等荣誉称号。

万萍,上海中医药大学言语听觉康复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美国贝勒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嗓音与吞咽中西医结合康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各级别科研项目7项,发表核心刊物论文40余篇,英文SCI论文7篇。

王健,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专委会委员。研究方向为年病的中医药防治与康复。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丁道芳,副研究员、康复研究所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肌骨疾病的康复机制研究。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和1项市级课题。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国家专利2项,国内外期刊共发表论文60余篇,SCI论文18篇。

  方磊,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悉尼大学心肺康复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传统运动疗法生物效应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体育总局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市级课题13项,发表学术论文50篇,获得专利7项。

  吴绪波,副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物理治疗教研室主任、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运动治疗在脏器康复中的基础及应用研究。主持和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