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康复学专业

发布于 2023-09-28点击数:400

一、专业概况

本学科是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趋势,本学科更是国家当前急需扶持的重要学科之一。在上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学校适应社会需求进行资源整合相继成立了专门二级教学学院和康复医学研究所,五家附属医院均建立了康复医学科,以此不断地推动着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临床医疗的发展,为上海乃至全国培养高素质的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人才。

本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为主的学科,学科建设本着中西医结合的原则,运用我国传统医学的治疗手段和康复技术,融合西方最新的康复理念和手段,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体系,包括康复教学和科学研究及临床实践,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人才。因此本学科涵盖了现代康复技术和中医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学科中具有多名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了学科特征鲜明的教学团队、多学科交叉的科学研究方向和实力雄厚的临床实践基地,使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在学科建设水平上得到了整体提高和快速发展。

经过近10年的建设,学科先后成为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重点学科和预防保健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生物力学三级实验室、上海市康复医学科规范建设优秀单位、上海市工伤康复医疗定点机构。是中国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单位、上海市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上海市康复医学会疼痛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上海市康复医学会骨科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上海市康复治疗师学会主任委员单位。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体育总局科研基金、部市级课题数十项,发表论文百余篇。是国家卫计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培训班单位,主编或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多部,学科为培养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研究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中西医结合医学事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事业心强,富有团队协作和求实创新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事业服务。

2、有扎实的中医传统康复理论基础和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基础,掌握中西医结合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具有初步开展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基础或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和良好的临床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具备相应的医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具备良好的学术发展的条件和潜能。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有健康的体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主要研究方向

1、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康复研究

2、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及机理研究

3、言语及吞咽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研究

4、小儿脑瘫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5、疼痛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研究

6、传统康复与脑功能的关系

7、临床步态与运动异常的康复评价

四、在校学习年限

学制3年。可弹性学习2-5年。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德育教育

由研究生主管部门和研究生所在院、所、科室及导师共同负责,采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种教育形式,提高研究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在培养过程中,导师应做好言传身教,不断提高研究生医德医风和学术道德的水平。

2.课程教育

课程学习原则上在第一学年完成。专业课采用导师授课、辅导和研究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并由导师在培养计划表中列出所需阅读文献,要求研究生阅读,考核方式可采用文献阅读记录(心得)和专业小论文的形式。专业课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3. 科研工作及学位论文

 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医院、研究所)、教研室三级管理的导师负责制。

 医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应广泛收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研究课题,于第三学期末以前,写出研究课题的文献综述,并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开题报告通过后,报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课题完成过程中,应按计划由研究生定期在科室内做阶段性报告。

 医学科学学位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翔实,层次清晰,并有一定的独到见解,对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相应的理论水平。论文完成后,须经导师及指导小组审核同意,先在科室内进行预答辩后,方可推荐答辩,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组织论文评审、答辩和学位授予的审核工作。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发表与本专业有关学术论文1篇。

4.教学和社会实践

 研究生应当在完成科研工作的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一定时间的临床实践和教学实践,以增强才干。

 研究生在读期间,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培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