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学院介绍

以上海和长三角区域康复产业发展为牵引,面向“健康 中国 ”背景下康复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以解决制约康复产 业及智能工程人才、技术、产品、服务、市场问题为关键,围绕中医药特色“ 医-工-文 ”多学科交叉的卓越创新人才 培养目标,以教育部国家一流本科康复治疗学、中医智能康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虚拟现实机器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上海市康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打造康复产业紧密相关的卓越人才。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增强办学活力,探索康复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按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要求,根据现代社会经济和康复产业创新的现状和需求,立足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康复产业发展的高 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建设打造高起点的现代康复产业学院,推动医学院校康复人才培养全面发展和特色发展。本项目将通过上海市政府、上海中医药大学、行业协会、社会企业的多渠道支持,共同建设和管理一流的现代康复产业学院。

(一)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

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强化上海市、上海中医药大学、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多元主体协同,形成共建共管的组织架构,建设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完善日常管理组织架构,充分考虑区域、行业、产业特点,结合高校自身禀赋特征,优化创新资源配 置模式,增强“自我造血”能力,打造高校康复领域产教融合的示范区,实现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二)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现代康复产业学院在完整的康复专业培养基础上,采用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并行的教育体系。学院康复相关专业本科生在四年本科康复专业培养的前两年,都会得到基础产业相关、创新创业等通识课程培训,提升学生在康复产业方面的知识储备。同时为学生提供海内外名校游学的机会,并通过课程共享形式引进国内外高水平专业课程及智慧康复相关课程,提升学生国际交流能力。学生在大三阶段完成康复和产业选修课程后,可以根据学习兴趣,选择在原康复专业方向继续学习或分流为康复工程产业方向。在原专业方向学习的同学将延续原有培养方案,将来就业方向仍以康复相关机构为主。选择康复工程产业方向的学生在大四 实习阶段将前往康复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在企业当中实践智能康复工程产业相关的技能,就业以康复相关企业为主。   

(三)构建校企合作课程体系

引导康复机器人、辅具制造、康养产品和中西医智能工程等 领域优质企业教师,深度参与教材编制和课程建设,设计课程体 系、优化课程结构。加快课程教学内容迭代,关注行业创新链条 的动态发展,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 产业需求科学对接,建设高质量校企合作课程、教材和工程案例 集。与企业协作开设康复工程、康复辅具、康复社区和家居管理、康复产业管理、人工智能、神经科学、数据控制等产业课程。

组织架构


院长

徐建光

 

执行院长

刘晓丹

 

产业人才培养负责人

霍贝贝

 

产业对外联络负责人

孙萍萍

 

产业发展方向负责人

万萍  张彩  方磊  李晓林